济南日报:2017年山东省会大剧院实现盈利,有哪些招数?

山东省会大剧院拥有8.3万平方米,全年商业演出300场,5年综合演出2000场,既要维持相对低廉的票价,又需平衡高昂演出成本,还要不惜代价拓展观众群体,同时投入不菲资金维护设施设备以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庞然大物”,实现这一点堪称“难能可贵”,2017年是山东省会大剧院真正实现盈利的第一年。


省会大剧院

山东省会大剧院


创造优质的文化氛围,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留住高素质群体,是省会大剧院的重要目标。5年来,剧院通过奉献精品,涵养观众,举办演艺展览、主题论坛、项目路演等活动,为国内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搭建桥梁,推动更多资金和项目实现落地。另一方面,以“演艺+旅游”模式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把长期积累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后劲十足、动力十足的文化新动能。

为了实现“蓄水养鱼”涵养市场、累积口碑,进而逐渐实现“薄利多销”“自给自足”,省会大剧院制定了“吸引”“贴近”“融入”的“三步走”培养观众战略。

同步“一线”以“内容优势”占据民心

2013年11月,省会大剧院正式运营。开幕第一周即迎来世界经典音乐剧《猫》,当所有人都面对票房置疑的时候,每天20万元的票房涨幅,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这座城市的人民需要艺术,甚至热爱艺术。但是却不得不面对节目资源缺乏的问题,因此这个市场需要最好的演出,最优质的文化风景,将人们吸引到剧院的座位上。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同步的优质演出,正犹如甘泉源源不断地缓解着市民文化的“干涸”。

在观众培养上,也不仅仅是迎合。省会大剧院管理人员表示,“大家喜欢芭蕾舞,我们就推出《天鹅湖》,但我们还要让观众学会看《吉赛尔》,看《堂吉诃德》,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好的剧院不光是满足观众的艺术需求,同时还要引领观众的艺术审美。”

对抗“王者”“抖音”,紧贴观众打造大众参与的“精神家园”

王者荣耀、快手、抖音等不仅让成年人如痴如醉,也让很多孩子痴迷“沦陷”,许多父母为此很担心,害怕孩子停止思考,失去独立的能力,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专注力,但是他们也束手无策。剧院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对这样的情状,接近观众,设置最具吸引力的课程迎接观众,完全无限制地走进观众。在省会大剧院,爱歌唱的人们可以在童声合唱团、成人“和”唱团里,拥抱唱和的快乐,成为行走的天籁;爱舞蹈的人们可以在芭蕾舞团里,施展绰约的身姿;喜欢钢琴的人们,在世界顶级大师的课堂上,受一两处点拨;休假在家的顽童,经过一个月的(合,也可以将戏剧人物演绎得惟妙惟肖。处处用心,时时修正,省会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之路,走得越来越宽阔,越来越平稳。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艺术普及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仅参加艺术活动,提高艺术修养,把人生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也为身边人提供了高品质生活的模板,让更多人放下手机,集中心神,投入艺术,发掘无处不在的艺术之美,让生命更加有层次且富色彩。

“产业孵化”打造具有齐鲁基因的舞台精品

在密集的文化演出、活动之外,省会大剧院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戏剧创作室等机构加强合作,联合制作出品了反映现代社会婚姻关系的中韩双语话剧《两重门》、演绎孝道文化的话剧《灵魂中的一滴泪》,用舞蹈的语言、创新的形式展示儒家思想的大型现代舞剧《兰》,以及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英合作现代舞剧《棂·花姑子》。其中,《两重门》以其独到的表现形式参与到韩国首尔戏剧节的竞赛单元,并获得最佳创意奖;舞剧《棂·花姑子》受英方邀请,2017年赴英进行交流演出,今年还将赴英参与爱丁堡艺术节。各方多年的合作,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艺术产品生产运营机制,使剧院总是能够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创剧目,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原创能力。并以原创演出制作为立足点,集中剧院文化资源,组织和搭建了“艺点空间”文化企业孵化器网络,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模式,突出区域文化优势,探索不断满足入驻文化企业实际需求的多种孵化方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2013年以来,省会大剧院培育忠实粉丝6万人,在此基础上,每年有近20万人次观众走进省会大剧院观看演出、参与活动,为剧院发展建言献策,有的甚至参与剧院管理。剧院5年整体收入超过6000万元,在戏剧产业化拓展、艺术教育产业大众化、艺术品衍生等方面均有深度涉猎。组织戏剧培训团体20余个,艺术教育艺术衍生品50余种,艺术教育团体15个,直接带动经济效益1500余万元。不断完善以剧院运营为核心的产业链条,连接全市中小学艺术培育环节、大中专艺术院校舞台艺术产出环节与本地文化机构研发生产环节,有的放矢,高效互联,带动整体行业发展,间接带动全市乃至全省文化消费近亿元。坚持不懈地追求与不断自我优化,铸就了追求优质兼顾公益的坚实内核,剧院上下、内外凝合成一股积极蓬勃的向心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