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生:探索文旅产业融合 推动市场转型升级

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于2019年5月29日-30日召开。主题为: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金生出席并演讲。

他谈到了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文化旅游和院线运营板块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市场开拓、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建立服务型平台,探索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二、开拓国际化资源,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建设专业化队伍,保障文化和旅游产业永续经营。

以下为演讲全文:

李金生:人们经常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如果精确一点说,似乎还应该这样表述,文化是旅游的唯一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如此表述,有利于更加清晰地定位文化与旅游,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促进文化的继承、创新与繁荣。

我所服务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文化央企,在响应和落实中央部署,大力促进促进文旅产业融合方面责无旁贷。中国对外文化集团(CAEG)成立于2004年4月,由原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对外演出公司(CPAA)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CIEA)转企改制组建而成。中演和中展分别成立于1957年和1950年。在近七十年历史积淀和组建集团后十五年跨越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国际演艺、艺术会展、文化旅游、院线运营四大业务板块。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作为拥有全球演出、展览业务的文化央企,平均每年在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00余座城市举办和组织各类演出展览与综合文化活动近4000余场,全球年度观众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其中包括“中华风韵”“舞动中国”“感知中国”“欢乐春节”“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等国家级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走出去”交流品牌项目,推动国家院团和地方文化机构赴海外进行交流和商业巡演巡展。

中演、中展原来主要从事中介服务,利用专业队伍、海内外资源和平台,主办或承办各类演出展览任务。近年来,集团积极致力于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积累,集团目前拥有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猫》、原创歌剧《马可·波罗》、多媒体剧目《武林时空》《因为爱》《天下华灯》等品牌产品,正在打造中文版音乐剧《图兰朵》。近年来,集团还承担了服务于元首首脑外交的大型国事演出展览项目的策划、运营和承办,总数超过70起,其中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40余次,90多个国家的首脑和重要贵宾出席相关活动。不久前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文艺晚会,以及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文化嘉年华我们都直接参与。国际演艺和艺术会展是我们集团的传统业务,由于时间关系,在此就不展开讲。我将重点分享一下集团较新的文化旅游和院线运营两个板块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市场开拓、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打造品牌文化艺术活动,建立文旅融合发展平台。

文化产品的开发是延长旅游产业链的重要依托,不仅可以极大丰富游客的文化消费和旅游体验,而且可以真正实现旅游的全域和全季发展。其中,融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品牌性文化艺术节活动的举办,不仅会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更会汇集四面八方的观众,并最终带动城市文化旅游共同发展。可以说,城市艺术节或演艺中心区是文旅聚集融合的大平台,也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文旅融合产品。

艺术节或城市演艺中心区,通过吸引那些更关注文化内容的特定消费群体,进而实现旅游品质的提升。纵观世界,无论是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还是爱丁堡艺术节、阿维尼翁戏剧节,既是精品前沿演出的聚集地,也是文化旅游的目的地。

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来说,我们常年主办的大型国际文化艺术活动包括相约北京艺术节、中国国际合唱节、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等。以中国国际合唱节为例,就是一个以合唱艺术为特色,集国际性、大众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品牌性活动。27年来,先后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支合唱团和75000余名合唱爱好者登上了中国国际合唱节的舞台,观众总计超百万人次。2018年举办的第14节中国国际合唱节,共有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的合唱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和308支队伍共约15000人,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进行了15个大项总计263场丰富多彩的活动。

可能有人会问,合唱节不就是一个合唱演出活动吗?与文化和旅游,以及文化旅游融合有关系吗?我们不妨想一下,15000人一周的食宿游购玩是什么概念?期间光租用大巴就200多辆,同时还开发了与合唱相关的衍生品创意制作和销售,开展合唱指挥大师班培训,以及中国合唱团组出国参加国外合唱节的信息和服务咨询和提供。与此同时,还为国内一些城市主办的合唱节提供国外优质合唱团体的引进和推荐服务,等等。可以说,中国国际合唱节已经成为首都北京众多艺术节和文化旅游活动中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平台之一。中国国际合唱节的成功经验表明,文化艺术活动不仅是城市文化品格塑造的重要力量,也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集约国际化资源,为特色小镇建设注入文化内涵。

国内乌镇戏剧节和一批新型文旅小镇的崛起告诉我们,旅游在从观光游到深度休闲度假游转变的过程中,旅游产品和体验的供给越来越离不开对文化的挖掘,并成为目的地留住游客的重要手段,丰富的文化体验成为自然风光之外旅游产品开发最重要的依托,文化成为旅游产品的灵魂,“无文化不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顺应文旅融合纵深发展的大方向,紧紧抓住文旅小镇方兴未艾的机遇,通过发挥国际国内文化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参与到各类文旅小镇的开发和建设中。

一种模式是乌镇戏剧节合作模式。我们发挥自身在国际资源上的优势,向乌镇戏剧节输送了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立陶宛OKT剧院的《海鸥》等剧目,受到各方的好评。其中,《叶甫盖尼·奥涅金》还作为2017年乌镇戏剧节的开幕大戏,两部戏数千张门票在短短一个小时内销售一空,成为当年乌镇戏剧节最为瞩目的现象级景观。不久前,《叶甫盖尼·奥涅金》在北上广巡演,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另一种模式是浙江嵊州越剧小镇模式,也可以称为文旅小镇2.0版。众所周知,嵊州是中国越剧的发源地。近年来,嵊州越剧小镇建设初见规模。我们集团的文旅板块全程参与了小镇的策划与建设过程,并通过邀请罗马尼亚锡比乌戏剧节、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国际戏剧节、意大利斯比莱托戏剧节等一批国际知名戏剧艺术节,在嵊州越剧小镇发起共建了世界戏剧小镇联盟,通过交流演出、国际论坛等形式,推动嵊州越剧小镇形成以戏剧创作、演出、交流、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旅新型业态聚集地。

三、发挥演出院线的独特作用,开辟文化旅游新空间。

中演院线是我们集团的最新板块,成立十年来,目前拥有15家直营剧院、70余家加盟剧院;2016年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目前已经有38个国家和地区107家成员单位。借助文化和旅游部的资源,以及集团长期积累的海外资源,凭借专业的管理团队,中演院线是当前国内最有活力、内容提供最佳的剧院院线联盟之一。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近几年国内剧场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5%左右(含改造翻新),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专业剧场已经突破了2000家。2017专业剧场总演出场次9.3万场,年均演出46场。另外,根据粗略的统计,二线及以下城市专业剧场利用率更低,78%的剧场年均演出不足30场。其中,2016年,二线及以下的城市中有接近80%的专业剧场年演出场次不足30场,仅有2.4%的专业剧场年演出场次超过100场。而2018年,中演院线直营剧院的年演出场次平均达到211场,平均上座率达到73%,均远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其中广州大剧院,2018年共演出364场,观众30万,平均上座率为68%;开展各项艺术活动222场,参与人数5万,总流量35万。北京天桥艺术中心,2018年共演出剧目200个,925场,同比增长10%,观演人数为45万人次。

剧院通过发挥独特优势,拓展文旅业务,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许多直营剧院都已成为当地的文艺地标,旅游打卡胜地。通过与国外著名艺术机构合作,引进品牌项目,以演出、展览、论坛、创意市集、咨询、票务等多种形式,使得剧院使用从晚上延伸到白天,并成为城市文青的狂刷朋友圈和微博的热点,开辟了文化旅游市场的新空间。

最近,中演院线与河北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达成合作,目标是将小镇演艺剧院打造成文旅结合的艺术中心,为冬奥会期间及后冬奥时代周边居民、游客带来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

以上是我们集团开拓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一些努力和尝试,但与集团的发展战略、国家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和需求都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不断探索和实践,力争为国家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出一份努力。

时间关系,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各位的聆听,不妥之处,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